潮新闻客户端朱慧娟配资门户官方平台
在福建东南浩瀚的碧波之上,东山岛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卫士,默然矗立。潮起潮落,冲刷着岁月的痕迹,却无法磨灭一段深植于岛屿记忆中的烽火传奇。八十余载光阴流转,这里的人们,始终以一种独特而深沉的方式,缅怀着一位来自浙江浦江的抗日英雄——楼胜利。
一、少年立志投笔从戎
1900年,楼胜利(原名咸熙,字健夫,号胜利)出生于浙江浦江大溪村一个殷实之家。父亲经营茶叶、火腿,家道宽裕,乡里闻名。他6岁入私塾启蒙,后负笈于浙江省立体育学校。求学期间,他广泛接触先进思想,目睹国势衰微、民生困顿,深感体育强国虽好,却难解当下民族危亡之急。胸中热血澎湃,他毅然弃文习武,追随同乡前辈陈肇英,远赴广东,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步科(即黄埔军校第四期),从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。
二、宦海沉浮初心不改
军校毕业后,楼胜利投身时代洪流。1927年,他已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师补充团第一营营长。在赣州执行拦截南昌起义南下部队的任务时,深受国民党左派思想影响的楼胜利,做出了一个改变其命运的决定:明则“围剿”,暗行保护,将部分革命力量护送出境。
此事因其“剿匪不力”及“亲共”倾向,招致蒋介石的严厉训斥,最终被撤职查办。
此后的数年间,他辗转于浙江、福建的军警政界,历任金华陆军补充团连长、开化县公安局局长、福建保安第九团少校大队长、长泰县县长。宦海浮沉,却未曾消磨其报国之志。1938年6月,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,他临危受命,出任地处国防最前沿的东山县县长。
三、临危受命守卫海疆
东山岛,雄踞闽粤之交,锁钥海疆,战略地位极其重要,历史上便是抗倭拒敌的战场。抗战全面爆发后,金门、厦门相继弃守,南澳、汕头亦告沦陷,东山岛顿时成为日寇窥伺、意图进犯内陆的跳板。敌舰游弋,焚我渔船,杀我渔民,嚣张至极。
楼胜利到任之初,即在群情激昂的抗日呼声中,秉持“守土有责”的信念,坚决贯彻全民抗战方针。他一方面加强乡镇壮丁军事训练,另一方面迅速成立县抗日自卫团,并亲任团长,将全岛军民凝聚成一道坚强的防御壁垒。
四、血战孤岛身先士卒
战争的阴云很快笼罩了这座海岛。1939年5月起,日机频繁轰炸县城,民房庙宇化为废墟,无辜百姓死伤无数。面对暴行,楼胜利麾下的爱国官兵与岛上民众同仇敌忾。
1939年8月13日至16日,东山岛经历了第一次严峻考验。日舰多艘,配合飞机,对县城及周边村镇发动连续数日的猛烈炮击和轰炸。县政府被炸成焦土,民房毁损无数。楼胜利率保安队、盐警、壮丁队奋起抵抗,亲临火线指挥。在激烈的交战中,一发炮弹在其指挥所附近爆炸,弹片击中其右肩;紧接着,一颗流弹又射穿他的左臂,鲜血顿时染红征衣。部下力劝其将指挥部后撤至相对安全的云霄县陈岱村,他凛然拒绝:“我是东山县县长,不能到云霄县当东山县县长!只要东山还留一寸土地,我就要在这寸土地上与敌人战斗!”
此言此语,极大鼓舞了守军士气。经三昼夜惨烈血战,军民合力,终将敌击退,创下了闽南抗日的光辉战绩。
战火并未停歇。1939年8月末至9月初,日军再次大举进犯。
在黄山母、白埕、港口等地的战斗中,敌我反复争夺,战况极为惨烈。特别是黄山丛林一战,抗日官兵在装备劣势、弹药耗尽的情况下,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白刃肉搏,最终几乎全部壮烈牺牲,其场面惊天地、泣鬼神,给予日军沉重打击。
1940年2月,日伪军两千余人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再次登陆,一度攻占县城。危急关头,楼胜利一面命令地方民众奋力抵抗,一面亲率保安队驰援前线,寸土必争。幸得黄埔同期团长张灵甫率援军及时赶到,与旅长史克勤部协同反击,经过激烈战斗,最终克复失地,将敌人再度赶下大海。
五、建设与纪念精神永铸
除了军事上的顽强抵抗,楼胜利亦深知精神建设与后方支援的重要性,不辞艰苦,团结各方面力量,展开一系列活动。
破除迷信,捐机救国:他大力推动破除迷信运动,改造神庙为学校、机关,并借此发起声势浩大的“节约献机”运动。东山民众积极响应,“查埔俭烟支,查某俭胭脂,拜神俭纸钱,俭俭给前线买飞机……”的快板传唱全岛。
短短两月,募集国币15万元,捐献出命名为“东山号”的福建省第一架献机,并立“献机碑”永志纪念。
抚慰英灵,教育兴邦:1941年,他主持建成了“东山抗日阵亡烈士公墓”及纪念塔、亭,并亲笔题写墓门“毅魄长存”四字,墓前跪有汪精卫夫妇塑像,以彰忠奸。1941年,他创办县立中学,并成立修志委员会,欲修《东山县志》,致力于文化教育的恢复与发展。
公园铭志:1942年,为纪念抗战,他拆除县衙“本厅”,建成“中正公园”,并在园中立起高7.7米的“破除迷信节约献机纪念碑”,刻有当时军政要员的题词,永志不忘。
六、尾声:功成身去浩气长存
因联共抗日,楼胜利再次被撤职查办。东山百姓感念其捍卫乡土、造福地方的恩德,自发于关帝庙内设坛祭祀。此后,他继续辗转各地从事抗日工作,1948年曾出任家乡浦江县县长。1949年,他随国民党军队前往台湾,1959年病逝于异乡,未能再回望一眼他曾用生命守护过的东山岛。
如今,八十多年过去了。东山岛的献机碑依然挺立,抗日烈士纪念塔依旧巍然,关帝庙的香火仿佛还萦绕着当年的记忆。海浪拍岸,犹如不息的历史回响,一遍遍诉说着那位名叫“胜利”的县长和他的军民们,如何在这座孤岛上,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不屈的丰碑,其毅魄,与海山同存。
文中史料出自“漳州党史方志网”、《东山县志》配资门户官方平台
广升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